春节过后 家政业为何又闹“保姆荒”

来源: 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:刘鑫 日期:2015/3/16 22:11:21 阅读:4024


3月11日,农历大年刚过,务工市场一片热闹。在对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、宇辉人力资源市场,以及部分我省其他市州人力资源市场的实地走访后,记者发现,今年的节后务工有了一个新变化—家政服务业异常火爆。

先有年初四开门的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里,有家政企业打出“涨薪15%”的招牌;后有近期“保姆抱团涨薪,月薪5000难留人”的报道;再有这两三天家政服务企业面对招人难,大吐苦水……一时间,务工市场似乎又闹起了“保姆荒”。

A

无奈的雇主

找个保姆咋这么难?月薪3000元还是很难找到人

2月23日,大年初五。一大早,记者就被朋友王先生打来的电话惊醒,睡意朦胧中听到电话那头朋友激动的声音:“我当爸爸了。”

孩子的降临,让王先生一家人很是高兴,可现实的问题立刻摆到了眼前:谁来照顾孩子和产妇?王先生是上班族,加班是经常的事情,而双方家长都年近六旬,照顾新生儿这种熬更守夜的活儿,显然体力跟不上。思前想后的王先生决定:“3000元一个月,请保姆!”

为此,从年初五至今,他开着车子几乎把成都市内的月嫂、保姆公司给转了个遍。但走访的情况,却让他感到意外和失望。

第一家,是成都本地一老牌家政服务公司,结果王先生被告知:“月嫂在2014年中旬就被陆续订完了,育儿嫂和保姆很多都过年回家,要等到大年过完才能回来,而且月薪大多要4000元左右。”掂量自己每月不到6000元的工资,王先生无奈拒绝。

第二家,保姆倒是有,可对方直接告诉他:“我做了5年的保姆,主要是给家里人煮饭、洗碗和打扫卫生,带孩子没经验。”很显然,也不合王先生的意。

第三家,好不容易请到了一位价格合适的保姆,但好景不长,不到三天,人家不干了,“每天晚上孩子哭哭闹闹,休息不好。工资也低,这样的活路我不想做了……”

3月初,王先生终于从老家找来了一个保姆,“煮饭合家里人的口味,手脚也干净。”可上班不到一周,新保姆就提出不干了,原因是和小区里的保姆一交流,发现她们大多月薪都在3000元以上,她觉得自己工资低了:“要么涨薪,要么不干”。

“我当时就火了,说‘不干你就回老家’。”王先生告诉记者,结果第二天保姆真的就走了,至今他家的保姆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。

记者在多个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了走访,发现绝大多数雇主都认为找保姆很难:“保姆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,基本没有专业的资质证书,但工资要求却高,大多在2800元至3500元之间。”

B

烦恼的保姆

地位、信任度、尊重度都较低,且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

事实上,通过记者近段时间来的调查走访,发现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,平均月薪都维持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,其中2800至3300元之间的保姆居多,也有少数有资质、有技能、经验丰富的月嫂,月薪则在8000元以上。

那为什么月薪并不算低的家政服务业,几乎每年节后都会遇到“保姆荒”的情况呢?

“在雇主家里干活,感觉低人一头,而且现在年轻人都在上班,家里往往是老年人在,很难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。”来自广安区观阁镇码头村的谢小娟说,“说话做事都要小心,现在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度真的太低了。”

谢大姐还介绍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:2014年5月前后,她在一雇主家当保姆,月薪2400元,煮饭、洗碗和打扫卫生,双方相处得很愉快。久而久之,信任度一点点增加,雇主家的老人提出“我给你钱,帮忙买点儿菜”,谢大姐不假思索地答应了。但是由于老人很久没买菜,对行情不太熟悉,每次看到谢大姐买回来的菜都感觉 “货不对秤”,不善言辞的谢大姐也并未多加解释。不信任的苗头开始出现,渐渐地,双方越走越远,2014年11月谢大姐提出不干了。

如今回想此事,谢大姐情绪仍旧激动:“我在他们家一个月拿3000多元,吃住都管。咋个会去抠每周才100多元的菜钱嘛,对我连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都没有。”

“睡板床或客厅”、“吃剩菜剩饭”、“看雇主脸色过日子”,是记者走访中听到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反复提及的话题。同时,“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”,也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共鸣。

来自叙永县两河镇太平山村的李艳,是一名80后,高中文化。她告诉记者,“遇上长期在外地的雇主,能不能拿到工资都是问题。”而她自己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。2012年,通过“串串”的介绍,李艳找到了一雇主,工作主要是打扫卫生,月薪说好的1800元。但由于该雇主时常要外出打理生意,在家时间很少,所以对小李是否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有了不信任,最终小李没有拿到近半年的工资。

“想过找劳务部门维权,但是当初只是通过‘串串’的口头协议,没有维权证据。我也给他打过电话,刚开始还要接一下,后来一看是我的号码,直接屏蔽了。所以还不是只有算了。”李艳无奈地说。

地位、信任度低,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,是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们面临的主要问题。当然,也有部分与雇主“处得好,就跟家里人一样”,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。

C

纠结的用工企业

家政服务业风险大,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

一方是雇主,难招人;一方是从业人员,保障低。而作为招工用工方的家政服务业企业又如何呢?

“什么样的技能水平拿什么样的薪水?干什么活?干到什么水平算高水平?至今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说明。你说,我们搞企业的,怎么办?只能自己约束自己。”在成都市一老牌家政服务公司,该公司部门负责人李小英直言不讳,“现在随便一个人力资源市场,都有打着中介名义的‘串串’,这些人谁来管?一旦出了问题,他们转身就跑了,留下雇主和保姆之间的矛盾,谁来处理?这都是在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。”

来自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:2013年全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近200万人,年收入420亿元,从事家政服务企业约3000家。这一数据,在2014年还在进一步扩大。蛋糕,的确诱人。

“老板要不要人”、“哥,你找哪方面,我给你介绍”……走进各大人力资源市场,“串串”们的热情无处不在。家政服务业的“小、散、乱”现状,让人深思,这也使得不少企业仅仅满足于收中介费,对于从业人员的健康、技能、资质等缺乏严格管理,直接交给雇主算脱手。

“最基本的要会煮饭,味道如何掌握?食材怎样处理干净?这些都需要公司方进行培训!购买培训材料都是要花钱的,小公司怎么可能负担得起,大公司花大价钱培训好了却被跳槽,这事儿谁乐意做?”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一家政公司的“首席技师”何家秀告诉记者。

不仅如此,记者还发现目前家政企业大多有两种模式:一是中介模式,向雇主介绍,满意后收取一定额度的中介费,基本无培训和跟踪管理服务;二是雇员模式,从业人员是企业雇员,签订劳动合同,工作一切风险由企业方承担。为了降低风险,家政企业大多采用的是中介模式,服务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“介绍”上。

何家秀说:“比如照顾婴孩儿,万一小孩儿出了问题,弄不好企业就要赔得血本无归。”

因为缺乏培训,这就使得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出现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的情况。从省农劳办的统计数据来看,2013年我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55万人,这其中参加中、高级劳务品牌培训人数仅有4.5万人,2014年上半年,全省参训人数才2.2万人。

建议

家政服务业提档升级才能真正缓解“保姆荒”

那么,家政服务业为何年年涨薪,也难招人、难留人?

谈到薪酬的问题,多家家政服务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:相比起建筑业、装修业等行业动辄七八千元的月薪来说,家政服务业的工资并不算高,毕竟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月薪都维持在2800元至3300元之间;同时,由于从业人员基本来自农村的缘故,人员流动性较大,所以随行就市的情况比较突出。“其实说白了,不少从业人员就是在城市里没有归属感,始终感觉自己要回农村生活,在城市里只是挣钱而已,因此会更加看重涨薪。”李小英说。

多个家政服务企业的负责人都建议,有关部门应尽快从严落实规定,让从业人员能够享受均等化的社会服务,比如户籍改革、公共租赁房等,让他们在城市里有归属感,“尤其是社保,虽然现在城乡居民统一了社保,但执行力度还要加强,有的企业根本就没给保姆、月嫂买社保,这怎么可能留得住人?”

此外,随着社会进步,经济发展,家政服务业早已不是煮饭洗碗打扫卫生的“简单劳务派”,而是正转向照顾老人、抚养婴孩等等的 “知识技能派”,提档升级,刻不容缓。因此,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培训力度,让更多的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向中、高级技能职称靠拢,既能获得雇主方的信任和尊重,也能突出从业人员性价比优势,让“保姆荒”难题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缓解。